各大帝国(新版) Wiki
Advertisement

斯威尔共和国(Repúblico Suiel)是一个位于南镁洲东南部,由13个省、1个特区组成的单一共和制国家。西北部与路伊吉和苏维汇接壤,东临曼德海,南临百慕小海,北临泠汀洋。国家首都为亚特兰。

自然地理[ | ]

斯威尔位于南镁洲东南部,泠汀洋的南岸。领土辽阔广大,陆地总面积约1560万平方公里,排名世界第四,仅次于卡里亚克、艾加尔德斯和没忒尼西亚。国土位于西经133°~西经63°,南纬18°~74°。

地势特征[ | ]

斯威尔地势南高北低,呈阶梯状分布,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,第一阶梯主要是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韦拉斯科高原,高原上的韦拉斯卡纳山脉阿德拉多峰高达海拔7872米,是斯威尔第一高峰。第二阶梯由库兰科高原、贝廷高原以及斯威尔中部的坦圭大草原组成,平均海拔600-2000米。向北直达泠汀洋的是第三阶梯,分布着叶拉华平原、帕尔马斯海岸等。在斯威尔辽阔的大地上,高原、山岭、平原、草原均有分布,这为斯威尔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。

河流和湖泊[ | ]

德尔加塔河:斯威尔最长的河流,从苏维汇起源,流经斯威尔8个省份和1个首都特区,亚特兰、盖伦等主要城市,从布兰西亚流入泠汀洋。

圣托穗勒湖:斯威尔最大的湖泊,位于中部高原,湖面海拔1007米,属于咸水湖。

气候[ | ]

斯威尔地势高低不同,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,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。从气候类型来看,北海岸大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东海岸大部属于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,圣延塔群岛属热带季风气候,中部草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,韦拉斯科高原属于高寒气候。

自然资源[ | ]

矿产资源:斯威尔矿产资源丰富,矿产246种,已探明储量的有233种。其中铁、铜、银、硅、汞、磷灰石、石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。

历史[ | ]

前殖民时期[ | ]

约公元前200年前,南镁原住民就在斯威尔的领土上定居。在今天德尔加塔河附近,游牧部落和狩猎-采集部落相互之间进行贸易。公元前100至0年,游牧,狩猎采集部落向农耕社会过渡,人们建立了固定的定居点。从公元100年开始,伊瓜佩、克修亚、安帕特拉等文化逐渐定型。13世纪,克修亚人在韦拉斯科高原和库兰科高原建立了自己的邦联“苏亚卢米”(克修亚语译为“人民的土地”),并逐渐发展为南镁大陆规模最大、组织最完善的邦联之一。

别叶殖民时期[ | ]

1396年1月,别叶帝国航海家莱昂纳罗·科隆带着三艘船从特西兰塔尼亚港出发,五天后在现今的帕尔马斯湾登陆。别叶殖民者以船名“拉帕尔马”命名他们到达的地方,给新大陆起名“安塔利亚”(译为“南方的土地”)。拉帕尔马城在1420年建立,1433年布兰西亚城被殖民者建立,两座城市发展迅速。由于对土地、矿产和贸易的渴求,别叶殖民者进入内陆高原,征服了伊瓜佩、安帕特拉人,建立亚特兰城。1455年,征服者深入库兰科高原腹地,“苏亚卢米”邦联所在地,遭遇了来自克修亚人的积极抵抗,但克修亚人最终敌不过别叶人先进的盔甲和武器,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。从此“安塔利亚”沦为别叶帝国殖民地,1461年,别叶皇室在亚特兰设置安塔利亚总督后,由该总督直接管制。

在别叶殖民统治下,当地原住民遭到残酷剥削,别叶人也遭到种种压榨。安塔利亚的居民不断发动起义。1521年德拉克马(纳波也纳王朝)入侵别叶的消息传到殖民地后,当地和特西总督的人民掀起了反对别叶统治的暴动,史称“荷法革命”(荷法为特西城市),1527年,德拉克马将别叶的南欧部分完全吞并,同年,起义军战胜了殖民军,从此结束了别叶帝国殖民统治。

新别叶帝国[ | ]

1528年,新别叶帝国在原先别叶帝国的殖民地上建立,定都洛斯维尔,第一位皇帝伊瓜林(安东尼奥·伊瓜林)一世上位。安塔利亚成为了帝国内的一个大区。17世纪初新别叶征服苏维汇后,伊瓜林六世将安塔利亚的亚特兰城和苏维汇的希洪尼昂城设置为“副都”(Vela Sujefa),也称为“陪都”。当时的新别叶工商业的繁荣,海外贸易来往的活跃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。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,这个帝国逐渐运转不灵,帝国挥霍着从安塔利亚苏维汇运来的财富,日渐走向腐败。1733年,国内爆发反对君主制度的起义,1740年,最后一位皇帝伊瓜林十二世被杀,安塔利亚被领袖保罗·贝尔格拉诺领导的起义军攻陷,随后特西和苏维汇也被攻陷,成为了三个民主共和国。

民国时期[ | ]

1741年,贝尔格拉诺在亚特兰召开国会,建议新国家改名“斯威尔”(伊瓜佩语译为“大地”),国会通过决议,正式成立斯威尔民主共和国,定都亚特兰,并选举贝尔格拉诺为民国第一任总统。贝尔格拉诺在任期间,经济自由政策得到连续十届斯威尔政府的加强,来自各国的移民重塑了斯威尔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面貌,小麦、肉类产量增加,纺织业和食品业发展起来,斯威尔曾一度成为世界第十经济大国。

刚进入19世纪的斯威尔,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,使斯威尔的财富集中现象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多。1826-1832年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对斯威尔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,人均收入、税收、盈利全面下挫。历届领导人的寡头政治、舞弊作风数不胜数。

“大内战”[ | ]

20世纪初,“长枪党”由特西民国卡迪斯·弗洛伦索成立,主张政治极权主义,号召通过“别叶民族革命”反对“现行制度”,随后斯威尔也出现了该政党。1933年,以长枪党为核心的反动势力发动反对共和政府的叛乱。1937年,特西总统弗洛伦索上任,后实行独裁专制统治。长枪党残酷迫害异己,镇压群众,沉默许久的斯威尔总统里卡多·巴西阿诺却向大众宣布“尊重特西总统的选择”,并宣布工人罢工,强制宗教教育,清洗民主运动人士以及斯威尔共产党人,模仿特西实行“长枪党”一党专制。特西、斯威尔和苏维汇的共产党、自由党等民主组织结成反对“长枪党”的人民阵线,1944年,“大内战”(Guerra Interras Grande)被一炮打响。

“大内战”在斯威尔共持续了12年,斯威尔战场主要由自由党人普里莫·维加塞斯指挥,后由阿方索·卢丁尼奥指挥。此次战争是斯威尔独立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,国内死亡近1千万人,特西死亡近1.5千万人,国力受到严重消弱。战争在1954年卡迪斯的自杀、1955年“长枪党”的投降和巴西阿诺被逼退位后宣告结束。

斯威尔共和国[ | ]

内战结束后,“长枪党”的残余势力也被一扫而空,斯威尔各地区得到了解放。1957年7月16日,阿方索·卢丁尼奥发表《亚特兰宣言》,正式宣布斯威尔共和国成立,1960年,斯威尔加入联合国。

内战重创了斯威尔的经济,共和国成立没几年,国内多个地区发生了一系列饥荒。而卢丁尼奥上任期间,国家依靠工业、造船、交通、矿业和旅游业大力发展经济,给予人民一定权利,推行社会福利制度,60-70年代一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第二快的国家。此外,公民的教育水平、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也普遍提高。这一现象被称为“斯威尔奇迹”(El Miracúlo Suienos)。卢丁尼奥总统也被当时人民称为“第二个贝尔格拉诺”。

1986年,经联合国批准,斯威尔正式迈入“发达国家”行列。

国家概况[ | ]

国名[ | ]

安塔利亚(Antalía):斯威尔古名,由别叶帝国航海家莱昂纳罗·科隆命名。别叶语中“antal”表示“南方的”,后缀“ía”表示“某某之地”。

斯威尔(Suiel):从贝尔格拉诺时代运用至今的国名。来源于斯威尔原住民语言伊瓜佩语“suu-yil”,有“土地”、“大地”、“土壤”之意。克修亚语将“土地”一词和斯威尔称为“suya”。

国旗[ | ]

斯威尔共和国国旗在共和国成立后使用至今,国旗由蓝、黄、蓝三个平行的横宽条组成,分别表示蓝天、土地和海洋。中间为斯威尔的象征——安塔利亚鹰的一双翅膀,左半边为红,表示旧日战斗中烈士的鲜血,右半边为白,表示充满未知但光明的前景,翅膀下衬托着月桂树枝,上方的卷轴写着国家格言“荣耀、意志和自由”。

人口分布[ | ]

2018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斯威尔人口3770万,居世界第27,人口密度2人/平方公里。

别叶人占全国37%;别叶和斯原住民混血,安塔人占32%;普林萨德人占9%;斯威尔原住民占9%,其中人口最多为克修亚人,约占全国8%;苏维汇人占5%(只统计苏原住民,以及别叶和苏原住民混血);大秦人占4%;剩余的少数群体还有没忒人、路伊吉人、纳波人和基述人等。

62%的国民信仰基述教,20%信仰天主教,13%为无神论者。

语言[ | ]

斯威尔的官方语言为安塔语(Antalense),属于西赛科尔语系卡拉德语族别叶语支,别叶语方言之一。安塔语、特西语和苏维汇语的前身为别叶语贝拉维斯塔方言,流行于今纳波也纳别叶大区贝拉维斯塔地区,航海家莱昂纳罗·科隆为该地人,他把自己的家乡方言带进了殖民地,后来来自别叶帝国任何地区的居民踏上新大陆后,也融入当地说贝拉维斯塔方言。“安塔语”是在该方言的基础上再融入斯威尔原住民语言的发音和词汇,在新别叶帝国时期逐渐定型,斯威尔民国后被定为官方语言。

斯威尔的其他语言/方言包括普林萨德语、大秦语、苏维汇语、路伊吉语,以及150余种原住民语言,包括内陆地区的克修亚语、伊瓜佩语和安帕特拉语,东北海岸的图吉萨语,圣延塔的瓜约特语等。

经济[ | ]

根据国际货币基金2018年的资料,斯威尔是世界第15大经济体,镁洲第4大经济体。斯威尔拥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(HDI)0.903,在世界排名第11。人均生产总值也相对较高,在世界排名第10。斯威尔具有相当大的内部市场规模和不断增长的份额的高科技部门。

2008年来,斯威尔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-5%之间,基本利率保持在5-6%之间。包括旅游、教育和金融服务在内的服务业约占GDP的70%。

斯威尔是主要的农产品、矿产和海产出口国,特别是小麦和皮革、铁矿石、铜矿石等矿产以及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。虽然农业和自然资源分别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%和6%,但它们对出口业绩的贡献很大。斯威尔最大的出口市场是路伊吉、纳波也纳、基述卡拉德、艾加尔德斯和没忒尼西亚。

斯威尔工业发达,采矿、造船、机械、冶金、化工等工业部门是该国主要的几个工业。拉帕尔马是斯威尔主要的工业中心,拥有金属加工、化工、机械和汽车零件制造业;其次是亚特兰首都特区,拥有食品加工、汽车、纺织品和印刷;布兰西亚拥有造船、炼油、化工等。

文化[ | ]

文学[ | ]

早期别叶帝国的征服者遇到新大陆那刻起,就开始撰写书面记录,并把他们的经历写成传记,如航海家科隆的“科隆日记”。16世纪初的新别叶帝国,一种独特的“克里奥罗文学”(Literaturo Criolos)出现了,包括第一本小说。

18世纪初发生在新别叶帝国的独立战争后,引发了身份、反抗和人权等文学主题,作家经常追随和创新流行文学运动,当时的“解放者”贝尔格拉诺也是著名的作家。女性作家也在该时期纷纷出现,她们经常描写斯威尔封建制度残余下的不平等,对妇女的压迫。19世纪,斯威尔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学的繁荣,这一繁荣把斯威尔的文学推向了全世界,它的特点是大胆和实验性的小说,如1801年阿图罗·孔特奥的《泉眼》(El Ollo de Foz)和1856年阿古斯丁·马加约的《太阳照常升起》(El Sol Leva Así),它们将斯威尔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。

斯威尔最有影响力的四位作家有民国的阿图罗·孔特奥(Arturo Conteo)、阿古斯丁·马加约(Agustín Magallo)、茹利亚·维瓦尔达(Julia Vivalda)和共和国的布鲁诺·埃切维里(Bruno Etcheverri)。

音乐/舞蹈[ | ]

雅索(Jazo):斯威尔的一种音乐流派/舞蹈,诞生于19世纪民国时期的亚特兰,起初只是上流社会的一种舞蹈,后来作为音乐形式在斯威尔民间流传开来。雅索是别叶传统音乐流派芬托(Finto)和蓝调音乐(源于意小利,后经没国传入斯威尔)的结合。雅索也曾传入了当时的特西,发展一个叫“特西雅索”的分支流派。

斯威尔著名的雅索歌手有上世纪10-30年代活跃于歌坛的阿方索·加德勒(Alfonso Gardel),60年代的若塞·帕拉维西诺(Joses Palavecino)和米格尔·奥托罗(Miguel Otoro)等。

饮食[ | ]

海鲜饭(Paticosta):斯威尔最有名的菜肴之一。在国际上被视为斯威尔“国菜”,但斯威尔人一致认为这只是发源于布兰西亚,流行于斯威尔东北至东部沿海的一道菜。它由黄米、绿豆、扁豆、鸡肉、蜗牛以及各种海鲜(虾、鱿鱼、牡蛎、生蚝、蛤蜊、金枪鱼等等)组成,橄榄油、棕榈油作为调味料。住在斯威尔东北至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把海鲜饭看作他们的象征之一。

波劳科(Borraúco):斯威尔一种烧烤烹饪技术,或一种社交活动。最早是原住民伊瓜佩人的传统烹饪技术,发源在坦圭大草原。通常由牛肉、鸡肉、羊肉、辣香肠和火腿组成,在金属架上烤熟。在餐厅中,波劳科通常会和面包、混合沙拉、红酒、葡萄酒、烤蔬菜等搭配。

法兰泰勒(Falantel):一种由米饭、各种豆类、辣椒、洋葱、生姜和牛肉、猪肉、火腿混合而成的炖饭,与斯威尔风味调料Sofrito、香料和红木油在同一锅内煮熟。

蛋挞(Tarta de Ovo):一种以蛋浆做成馅料的奶油酥皮馅饼,风靡全世界,传入路伊吉成为当地“早茶”的一部分。

果馅饼(Tarta de Poma):一种以水果做成馅料的酥皮馅饼,来源为荷梯地区传统糕点“波玛茨卡”(Pǒmacka)。

Advertisement